官愈大公車愈貴:中國換屆恐現換車潮

来源: hpu1234 2006-12-26 14:35:0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2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hpu1234 ] 在 2006-12-26 18:06:3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亞洲時報張一撰文/中國現有公車已超350萬輛,一年的買車養車費用不少於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行政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每年增加40萬輛小轎車,其中95%是公車。刻下各地正在換屆,不少官員獲得高陞,恐怕各地會出現一片換車潮,耗費不少公帑。可是,近日傳出防止公車腐敗的,竟然只有陝西、寧夏等地方。

中國《人民日報》2006年12月25日第10版報道:針對目前一些地方領導幹部借換屆之機違規突擊購買、超標配備小轎車的現象,陝西省紀委、省監察廳、省財政廳日前聯合發出通知,嚴禁以換屆爲藉口違反規定爲領導幹部配備和更換公務用車。

應該指出,陜西此舉,實在是一大德政,可是,推行德政的地方,為何卻是全國生產力排名較落後的陝西?

除了陜西外,近年傳出防止公車腐敗的地方,都是中西部地區較多。2005年7月開始,寧夏回族自治區開始對全區7000餘輛黨政機關公車粘貼“公務車”標識,此舉有利於加強監督,一定程度上杜絕“車輪腐敗”。2005年11月新華網報道,目前已在重慶開始了公務用車改革的試點,中國公務用車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自下而上,改革到廳局級領導幹部,廳局級及以下的幹部將可能取消專用公務車。

公車消費這個毒瘤,最早是從85年時開始的。1984年以前,國家對公車控制較嚴。按照當時的規定,只有黨和國家的高級幹部才有資格配備專車,縣團級以下的官員只能使用吉普車和自行車。

1984年,這項規定被取消,公車消費猶如脫野馬,一發不可收。1985年,全國進口的轎車、麵包車達20萬輛,耗資近20億美元,超過了前30年的總和。巨大的市場容量和利潤空間,不僅使各地爭相上馬轎車專案,汽車走私活動也因此與日俱增。公款購車的“雄起”,使中國汽車市場欣欣向榮。

據未經官方確認的消息,80年代和90年代,公車在中國轎車中曾佔到90%以上的比例。對於大部分中高檔轎車來講,公車消費的比例竟高達90%以上。

中國公車耗資增長率,竟然是GDP的增長速度的3.5倍左右。根據2003年3月兩會期間,兩會政協委員提交的“第0225號提案”中的調查資料顯示,“八五”期間,全國公車耗資720億元,年遞增27%,大大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

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約有350萬輛公車,包括司勤人員在內耗用約為3000億元人民幣。

又有中國報道指出,目前中國各地政府採購汽車的數量每年都以超過20%的速度遞增,2004年,中國政府採購規模達2200億元,其中汽車採購額就高達500億元,幾乎佔去了總採購開支的22%。公務用車的高額支出已成為各級財政的沉重負擔。在有些地方,老百姓把官員的“坐騎”比喻為“屁股底下一座樓”。

中國的公車腐敗,還有可能污染環境。2006年年初,中國媒體曾提供了一組數據顯示,美國每輛汽車每年消耗1.8噸燃油,歐盟1.5噸,日本只有1.1噸,而中國竟然高達2.3噸。雖然中國家庭的汽車保有量低,但排量甚至比日本、歐洲更小,由於收入限制,使用率雖然高於日本,但比許多國家要低,所以中國家庭的汽車不論如何也不應該消耗2.3噸燃料。
541


計算一下就可以知道,一輛中國典型的家庭轎車,例如:排量1.0的夏利或者1.4的POLO,百公里平均油耗約6公升,要想一年消耗2.3噸油,365天每天不停,平均日需要行駛130公里,一年支出1.2萬元的汽油費,這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家庭轎車不可能是造成中國單車油耗高的主要原因。導致中國每輛汽車平均消耗2.3噸油的原因,很明顯就是公車。

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不僅車子多、排量大,中國的政府官員和國有企業領導並不需要爲購車支出和燃油費用擔心,而且有專職司機,汽車的利用率極高,每日行駛里程也多。雖然中國的汽車不是世界最多,但恐怕中國的公車是世界之最。中國只是一個人均GDP剛超1000美元的發展中國家,但除了一些産油國和美國警察以外,中國公車的品質和排量之高恐怕也是世界少見的。

若然中國沿海各省也能推行政策防止中國出現換公車潮,則誠然是百姓之福,地球之福。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