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 惹着谁了? --- 读陈丹青<海归派的耻辱与责任>

来源: acme 2006-11-23 18:56:2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82 bytes)
看了一篇陈丹青写的文章, <海归派的耻辱与责任>, 觉得颇不以为然.

陈丹青首先感到这一代海归贡献少. "前面两代留学生差不多都回国来做事,特别是清末民初第一代海归,回国后为中国各领域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我们与第一代海归的贡献无法相比.我们只是服务国家,谈不上创建." 那时候中国积弱已久, 封建的社会制度落后于西方. 剪了辫子, 穿着西装, 拿了外国学位的海归自然有很多革旧布新的工作要做. 现代的中国日益与国际接轨, 世界成了地球村, 还指望现代的 "海归" 能有那种石破天惊的影响力未免太拿自己当盘儿"菜"了. 这种比较就像拿美国现代的总统和政治家们和美国建国时的开国元勋们(Founding Fathers)的历史功绩相比较, 不现实, 也没必要.

有个成语叫萧规曹随, 能尽职地做到 "服务国家", 已经是不小的成就了, 有什么不甘心的呢? 非要创建? 就因为您有个"洋"学位?

其次陈批评现在的海归"在今天基本上是工具作用与工具人格". "人文艺术领域的海归派几乎没有影响,而据我所知,大部分非人文类专业的海归认同这种高级工具角色,并对现状非常满意,属于利益分享的群体。" 拜托, 很多海归不是象陈老师那样拿到美国公民身份, 后顾无忧的"海归". 很多人是付了高昂学费, 读了学位回国, 挣多也好挣少也好, 是要讨生活的. 照顾父母, 给家人好的生活, 给孩子尽量好的教育, 没有精力和条件象陈老师那样忧虑是否 "文化跋涉的前景相当渺茫". 海归怎么了? 就因为在国外受了点教育, 回国如果做不到 "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 就是海归派的耻辱?

一个海归若想在中国现在的社会成功, 恰恰应当低头做事, 别头脑发热把自己真当"精英" 了. 服务国家也好, 供职公司也罢, 不必动不动非要"从深远处对中国发生影响", 一副看着中国 "温饱不是现代化" 的发愁样子. 只有海归和本土人才各尽其责, 各行其分, 中国才会越来越好.

陈丹青的原文 在此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