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出了两大高僧,一是弘一,一是倓虚....

来源: jackwu 2006-04-07 06:17:5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5088 bytes)
回答: 想弘一,避“文过”江上一郎2006-04-06 20:26:12
三十年代,天津出了两大高僧,一是弘一,一是倓虚。倓虚,俗姓王,名福庭,1875年生于北塘。父亲王德清,赋性耿直,有潜德。母亲娘家姓张,天性淑和,孝道殷勤。所以,倓虚自幼受到"惜福修福"的良好教育。王家是个大户,但并不富有。父辈们分家单过后,减轻了人口负担,倓虚才勉强读了四年书。14岁那年,经人介绍在一家叫益隆智记的铺子里学徒。17岁时,父母为其择配,娶于氏夫人。二年后随本族祖父到沈阳为一家茶叶庄司帐。此后,颠沛流离,一直到34 岁时才在朋友的资助下,在营口开了个铺。他一面行医,一面看杂书,开始对佛经产生兴趣。从此出家为僧的念头一天天滋长。终于在43岁这年,在天津东南角清修院叩拜清池和尚为师,皈依佛门赐法号隆衔,字倓虚。半年后,被推荐到宁波观宗寺谛闲法师上受戒。倓虚秉赋特异,识见超俗。加之淬砺苦修,初次复讲经文,即被谛闲大师赞为:"虎豹生来自不群"。由此深得谛闲大师器重,终以继承谛闲大师衣钵而被列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世法祖。虚倾毕生精力从事弘法活动,对佛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1921年起,在大陆的三十年中,倓虚共创建十方弘法大丛林(大型庙宇称丛林,包括:山门、前殿、后殿、配殿、藏经楼等)9处,如营口的楞严寺、哈尔滨的极乐寺、长春的般若寺、青岛的湛山寺等;弘法支院17处;佛学院13处。培养出能在各地从事弘法事业的门生30余人。德业、慧业、功业兼茂。1949年,倓虚75岁。应民主人士的约请前往香港弘法。从此倓虚的佛事轨迹由内地转为香港。这年孟春,他偕弟子乐渡、妙智、大光、宝灯等十余人抵香港东莲觉苑。当时,香港佛法未兴,檀施甚少。倓虚认为造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僧才。于是,他多方争取香港名士的支持,创办了华南学佛院。内地高僧闻风而至,纷纷来佛院讲经弘法。其中有倓虚的老友、长春般若寺退居的定西法师,营口楞严寺的方丈乐果长老,与港地高僧聚于一堂,组成强大的师资阵容,极一时之盛。倓虚在组织工作之暇,也时常登檀讲经,并产生了轰动效应。港报评论说:倓虚仪容慈祥,法相庄严。所讲经论不事寻章摘句,也不旁征博引,而出言典雅,取意直率,通澈流畅。学佛院学制为三年一期。第一期于1952年3月毕业;第二期在1955年毕业。两期毕业生充实佛学界,使香港佛教发生了质的变化,呈现出勃勃生机。如今不少人早已是香港佛学界的高僧了,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 倓虚在来港的第二年,加大了天台宗的弘法力度。首先,在九华新村建天台精舍,成立谛闲大师纪念堂;继而又在华南佛学院成立印经处,印行谛闲大师一生著述全集。由弟子大光编辑,先后印行10万余册,在香港首发,后远及台湾、东南亚、日本,营造出一派佛业气象。作为谛闲身后的天台宗法祖,倓虚的声誉也随之日隆。不久被香港佛教联合会选为会长,此后又多次连任,成为香港佛学界不可取代的领袖。创建中华佛教图书馆,是倓虚在香港的又一重大举措。1957年,倓虚在九华界限街购置新楼一幢,成立了中华佛教图书馆,并亲自担任馆长。该馆藏各种单本佛经万余卷,供人阅览。把香港佛教文化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倓虚不仅为港人学习佛教文化创建了场所,提供图书,而且亲自进行导读,以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质量。这就是港人和门人至今提起来还津津乐道的" 星期讲座"。门人火头僧忆当时的情景说:"每逢周日开讲之夕,听众拥挤,无插足之地。"可见讲座的盛况。讲座风雨无阻,寒暑不辍,直至倓虚生命的终止。这个时期的倓虚,对佛学的研究已臻高深境界。他把佛学要旨归纳为"看破、放下、自在"六个字,同时在整体宗教对社会的作用,特别是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形成了独自的见解。他说:"治理国家,政治和佛教是一体的,只是方式的不同。致以齐民,教以化民;政齐其已然,教化其末然。佛教可以辅政治之不足,助教育之不逮,使人有所敬畏。"倓虚这样认识,也这样行动。六十年代世界冷战频仍,战火使不少地区的人民处于苦难之中。倓虚苦索祈求和平之法,发起了念诵法华经活动。以法华经的教义和广大门人、居士的虔诚,熄灭战火,实现和平。一时港地佛教各团纷纷响应,声势之浩大,感天动地。诚然,用这种教化的方法让战争狂人放下屠刀,其效果不会如愿以偿,但也显示了和平是众望所归的。他和他的拥戴者奉行的佛教是在和平这一边的,并坚信和平迟早会赢得胜利。1963年,倓虚已届89岁高龄,身体已极度虚弱,但仍坚持讲经说法。是年,应四众之清,在中华佛教图书馆讲金刚经,每周一次,5月里的一天,金刚经讲到"究竟无我"一章,大师感到身体疲惫不堪,这才作罢。自此身体每况愈下,终于8月11日安祥圆寂。倓虚法师的葬礼十分隆重。参加葬礼的僧侣、居士达3000余人。幛额、联轴、花圈,盈堂满地。香港政府华民署,开敬吊香港佛教徒之先河,向倓虚法师敬献了一对巨型花圈。这对花圈被放置在灵堂的最醒目之处,引为香港佛教界的骄傲。倓虚遗体火化后,得红、黄、蓝、白、黑五色舍利5000余颗。大者如枣核,小者如粟米,光辉灿烂,晶莹夺目。有诗描绘曰:"绚烂夺目烧绮霞,烈焰煅冶色更嘉,尘净一盘珠宛转,果圆千朵玉交加。悲心澈骨启诚信,德泽无边润道芽,戒定慧成来有自,今宵明月失光华"倓虚骨灰出现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这些结晶体,是他生前专心于佛典,钻研戒、定、慧三学的结果,被佛学界奉为"圣物"。1987年弟子大光法师由香港来津,将其师舍利22颗赠给天津大悲禅院,建塔供养,以彰大师早年重建大悲禅院的功德。倓虚圆寂后,门人秉承大师弘法遗志,在香港各地建立弘法机构数十处,以振宗风。有的弟子还漂洋过海,把天台宗法传处欧美。如门人乐渡在纽约建立光明寺,诚祥在加拿大建立湛山寺等。扩大了倓虚在海外的知名度,被誉为"小释迦"。倓虚一生著述20余种,属在香港完成的《影尘回忆录》影响深远。全书约30万字,是倓虚在住持青岛湛山时口述,由弟子大光整理成书,在香港出版发行的。该书记叙了虚一生行业。内容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章至第五章为在俗时期;第六章至第九章为出家学僧时期;第十章至第二十章为弘法时期。内容之博大,论述之精深,可与晋代法显的《佛国记》、明代见月律师的《一梦漫言》相媲美,堪称高僧自述体的不朽之作。因而被译成日文、英文而广泛流传。许多国家的华人以此引为骄傲。他的北塘家乡,也因出了这样一位饮誉海内外的佛学文化名人而庆幸。

所有跟帖: 

谢谢! -江上一郎- 给 江上一郎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7/2006 postreply 10:52: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