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战“蓝海策略”到政治“蓝海策略”

来源: 联合早报网 2005-08-31 11:14:0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46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联合早报网 ] 在 2005-09-07 17:28:3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从商战“蓝海策略”到政治“蓝海策略”
 一、商战的“蓝海策略”与马英九的“蓝海策略”

  《蓝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作者是金伟灿(W. Chan Kim)与莫伯尼(Renee Mauborgne)两位欧洲管理学院(INSEAD)的杰出学者。他们分析过去120多年来、30多种不同行业分别采取的150多种策略行动(Strategic Move),结果发现大多数企业以竞争为本位,只是形成了厮杀局面惨烈的“红色海洋”,结果往往导致市场萎缩。于是提出“蓝海策略”,认为企业的持续成功,需要不断以创新的精神,脱离血腥竞争的“红色海洋”,创造没有人与其竞争的市场空间,把竞争变成无关紧要。这种策略致力于面向消费者而不是主要针对竞争者;不再斤斤计较于瓜分不断缩小的现有需求和对付竞争对手,而是面向生机无限的蓝色“海洋”——消费者大众,因此称之为“蓝海策略”。

  虽然,“蓝海战略”还是以竞争为大背景的——竞争对手并不是不存在了,但的确是转换思路和另辟蹊径,回避了直接争夺有限的目标(在商战中是有限的消费需求)。

  最近,有媒体报道发现,从一九九八年马英九首次参选以来,马英九的选举策略就一直和「蓝海策略」隐隐呼应。马英九着眼于民意,并在和基层互动中进一步体会到:「基层根本不在乎人事的权斗」。于是有人认为,马氏还可以在「蓝海策略」指导下,不但不要把心力放在国民党派系争斗的「红海」中,还要抛开竞争对手,不理会已经把他当成首要对手的陈水扁和民进党,不需要让自己陷入和执政当局的竞争中。马英九可以『以时间换取空间』,抛开扁、宋、苏、谢、游、吕的竞争干扰,面向生机无限的“蓝色海洋”——民众。

  这是在现代政治作为中使用现代商战策略,让人颇有启发。

  二、“竞争”的民主政治:一个“多难”的题目

  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是将轮流执政的“竞争”,作为调动政治力量执政积极性的重要动力的。

  按说,竞争性的民主政治,本来在调动积极性上是可以有其积极作用的。其可能有利于处于竞争地位的“朝野”政党互相监督、互相制约、谨慎执政。

  但是,这一民主政治制度,自产生以来至今,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看到其中的非“蓝海”的“颜色”,并有由此而生的、参杂了内部各种利益乃至外部干预的“颜色革命”了。

  “竞争”的民主政治,已经成了一个“多难”的题目:

  首先,目前的民主选举本身,在技术上、操作上就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人人投票权力相同,各人实际情况不同,各自投票、简单量化,易生疏漏;

  ——各人投票动因多种,不分动因只看票数,唯“票”是举,易生弊端;

  因此,人们不能不发问:代表民众整体和长远、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主张、意见,能否从各自为“是”的各自投票、简单量化中体现?

  同时,在当代一些国家和地方的所谓民主政治的现实中,人们也看到政治上的“竞争”,正在越来越激烈:

  ——由于种种哪怕是正常的原因,竞争性选举也会出现难分高下的情况,此时由于各自利益的不同,颇易导致参选各方及其拥护者互不服气和猜忌,形成争议和不稳定。

  这一现象,在现代竞选运动中,已经颇为多见。几年前的美国大选,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那场选举导致了戈尔与布什从地方法院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官司越闹越大,对立越来越僵,使美国新总统难产。

  ——利用不正常手段影响选票,导致抗争和分歧。

  在中国台湾当局的“民主选举”中,这一点可能要算是史无前例的突出。处于劣势的陈水扁,为了影响选票,硬是将“要求大陆撤除飞弹”之类的议题,塞进“320公投”,并与大选捆绑在一起、在当天一起投票,图谋为陈水扁争取“绿票”。更蹊跷的是,大选前一天,又发生枪击竞选一方两位正副参选人事件。受到各方质疑,认为可能是绿营自编自导自演,是为激发原本可能不投票的“绿票”。这使原本处于优势的蓝方,在选举中以极其微小的差别败选,引起极大社会震荡。

  ——因为利益需要,利用选举机会,以民主为由头,有意识的制造选举争议;可以原本无争议,而因利益和权利争夺的需要,使其变得有争议、起风波乃至风暴,甚至不排除挑动“何患无辞”式的指责甚至驱赶领导人。吉尔吉斯选举风暴,可能要算颇有此种味道。

  ——特别更要看到的是,目前现代民主在一些国家遇到的问题,应该说还可能是内外双重的:国内,会因为利益,而在“民主”、“自由”名义下的选举中,发生非正常的手段、状况;国外,会因为利益,而在一国内部"打架"时,插手来拉"偏架"。未必是为你“强大”、往往是为“分而防之而致弱之”,声援乃至资助。国外力量借“民主”而介入,扶植利己因素,而导致选举中双方力量对比变化。

  可以说,竞争性的民主政治,本来在监督、制约、调动积极性上的意义,十分遗憾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竞争,也给现代竞争性民主政治带来了内、外利益所导致的“颜色”。这使本来已经“多难”的民主政治,在今天的现实条件下,处于“两难”境地了。——舍,不利于以其竞争来监督制约和有效管理;取,又还有不足,乃至有内、外利益所导致的非正当干扰。

  就在此时,“蓝海策略”给“竞争”中的人们,是不是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回避竞争弊端的可能的新途径呢?

  三、现代民主政治也可以有“蓝海策略”吗?

  应该说,答案可以是肯定的。

  商战竞争有较大副作用,而有改弦易辙者;政治民主“竞争”也让人们看到有很大甚至更大缺陷处,也当摸索创新的思维和改进的道路。

  商战能以创新的精神,脱离与对手的相对狭隘的“竞争”,面向生机无限的蓝色“海洋”——消费者大众。

  民主政治,应该也能在必要和可能时,回避未必就要、就有的执政对手竞争,而直接面向生机无限的蓝色“海洋”——人民大众。

  在必要时,以民为“蓝海”,以适当的制度和机制,落实向人民负责,由人民“问责”,真正发挥民众的监督、制约作用,并以此作为探索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方向,应该是可能和可行的。

  这样,在中国历史和现实所形成的特定的中国环境下,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稳定,可能都是十分有利的。

  或许可以说,中国已经和正在提出和实践的“三个代表”、提高执政能力等,实际上已经在作这样的探索和实践。

  应该说,一个有着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有古老东方文明及其传统与历史积淀的中国,要在现代条件下,实现民族的振兴、发展,要不在盲目“西化”中为未必情愿中国强大的人所分化、弱化,大有必要作这样的创新、探索和伟大实践。

  (文磬)

《联合早报网》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