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地道战女民兵队长原型探访: 30民兵击退千余敌

来源: HPI 2005-08-08 19:07:0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09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HPI ] 在 2005-08-11 17:07:2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抗战史】地道战女民兵队长原型探访: 30民兵击退千余敌


[原型讲述]:“30民兵击退千余敌人”

  张景芝17岁那年嫁到了冉庄,第二年鬼子就进了村。“俺跟俺老头子都加入了抗日队伍,俺是村里妇女自卫队队长,他参加的是大刀队。”“家都没有了,还当什么新媳妇呢?”据说,电影《地道战》中女民兵队长的原型就是她。如今,85岁的老人耳朵已经不好使了。

  当年,张景芝和村里的20多个妇女也参加挖地道,她们和男人们比着干。

  1945年6月20的那场战斗,张景芝说是她记忆中冉庄民兵利用地道跟敌人打得最漂亮的一仗:“我们30多人打了敌人的两个团。”

  6月19日,负责侦察敌情的民兵报告说,驻守保定的日伪军要来两个团1000多兵力进攻冉庄。村党支部立即动员民兵和群众做好战斗准备,连夜检查地道工事,准备干粮、弹药;埋设自制的硫酸雷、拉线雷、水壶雷等。一切准备就绪,全村男女老少藏进了地道,只等鬼子到来。

  第二天早上,村里老槐树上的警钟响了。原来,鬼子还未进村就开始向村里轰炸扫射,不一会儿,他们猫着身子摸向了村子。

  “轰轰几声,村北李登山家坟地、村东等处民兵埋的地雷接连炸响了。”

  敌人进村后,隐蔽在村东口双庙工事内的民兵们找准机会接连射击敌人,打得敌人摸不着头脑。

  “鬼子尝到了地道的厉害就想来破坏。”20多个日伪军押着几个农民背着锨、镐准备挖地道,却被隐蔽在十字街工事里的民兵打中了一个敌人的脑袋,又顺势拉响了地雷。气急败坏的敌人上房支起了机枪没目标地胡乱扫射。

  “这时,从东面来了一个伪军军官,挎着战刀,大模大样地摇着纸扇,俺们估计,肯定是一个大官,一定要把他干掉。”

  “他越走越近,我们都憋着劲就等他进入射程范围,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身后跟着一大群端着枪的伪军,差不多还有七八米的样子,民兵队长李明贵‘叭’地一枪,打到他的肚子上,他立刻瘫在了地上,打死了当官的,没了指挥,那些敌人一下就散了。”老人说到这里发出爽朗的笑声。后来知道被打死的这人是伪军一个副团长。

  这次战斗,冉庄民兵30余人抗击了敌伪两个团兵力,从早晨打到下午5点多,打死了大量敌人,其中有副团长1名,副官1名,连长1名,排长1名,“而我们只有1人手臂受伤。”

  1942年,侵华日军采用“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对冀中平原实行“三光政策”,并有计划地建据点,修公路,挖封锁沟。


[地道揭秘]:记者亲历—四通八达机关重重

  冉庄地道由此而生。冉庄地处华北平原中部,位于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的清苑县。冉庄地道一般距地面2米,洞内高约1米—1.5米,宽约0.8米—1米。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在抗战时期全村450户,当时地道口405个,其中用于作战的地道口30个。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导游小吴瞅准了一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用力一蹬,一阵闷响过后,这块“土砖地”竟然向内平移了半米,一个黑黝黝的洞口豁然出现。与外面的燥热不同,地道内阵阵寒意,记者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地道内的大部分通道只有一人宽,高度则只有大半个人高,必须弓着身才能前行。地道两边每隔一米左右就有一盏电灯,但光线仍显昏暗。“当时地道里全是煤油灯,作战的民兵在狭窄黑暗的坑道里不但要快速跑动,还要在地道里消灭敌人。”小吴说。

  地道内四通八达,没有熟悉地形的本村人带领根本走不出去。并且里面机关重重,比如貌似平坦的地面,实际上就是一个深坑,人一旦踩中即动弹不得,“当时很多像没头苍蝇一样闯入地道内的鬼子就是这样被消灭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记者发现,地道里还有储粮室、厨房、厕所和休息室。“你看,这是当时的地下兵工厂,当时民兵使用的地雷、手榴弹都是在这里制造的。”一间5平方米的“房”内放着一台车床,地上排列着用车床造出的地雷和榴弹炮。


“绝妙”工程:村村相连家家相通

  早在1938年,冉庄就建立了党小组,第二年春成立了党支部,相继建起了抗日政权。

  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有效打击敌人?当地老百姓想出了一个办法———开挖自家原有的地道,使得户户相通,打一场“迷魂战”。

  据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主任李志芳介绍,经过三年“施工”,冉庄的地道初具规模:地道以村里的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4条,长2.25公里。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的地道网。

  据介绍,地道出入口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的修在靠墙根的地面,还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锅台、井口、面柜、织布机底下等处,伪装得与原建筑一模一样,使敌人很难发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奇思妙想,才有了电影《地道战》中的一个有趣场景———民兵从灶台下‘捅锅而出’,将装满开水的铁锅扣在了正在炖鸡的鬼子兵脑袋上。”


“法宝”奏效:8年歼敌2100多人

  地道挖成了,如何运用这个“法宝”?“冉庄的民兵和老百姓很聪明,很快摸索出了一套办法。”李志芳说。

  他们先在村边防御工事内打击敌人,诱敌深入,待敌进村后,分布在高房、室内、院落、街巷、地堡和地下战斗工事的民兵,组成了纵深立体火力网,以步枪、手榴弹、地雷为主,集中火力杀伤敌人,使敌人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并抓住敌人混乱和逃窜之机从地道内出击。

  运用这套战术,8年中冉庄31名民兵和老百姓利用地道对敌作战72次,配合正规部队对敌作战85次,歼灭日伪军2100多人,自己只牺牲了1人。


今日冉庄:小村人围绕“地道战”作文章

  60多年以后的今天,冉庄的规模变化并不大,只比原先增加了100多户。冉庄地道战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那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这让这个冀中平原深处的小村庄里的人们看到了他们生活改变的希望。以挂着当年用来预警的大钟的老槐树为中心,村里的主要街道上摆满了出售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小档口,“抗战饼、抗战饼!”诸如此类的吆喝,不绝于耳。

  (据新闻晨报;于任飞 转自:西部抗日网)

所有跟帖: 

亩产万斤也来自冉庄吧?或者冉庄是鬼子的受降地点 -深蓝- 给 深蓝 发送悄悄话 (42 bytes) () 08/09/2005 postreply 05:18:29

歼灭日伪军2100多人,自己只牺牲了1人。 -基尼斯世界记录- 给 基尼斯世界记录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09/2005 postreply 06:52:20

那个记者和民兵队长都是河南人。那个记者还有一篇报道,航天飞机 -看见中国人向他们挥手- 给 看见中国人向他们挥手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09/2005 postreply 07:21:23

哈哈.......又一个 -基尼斯世界记录- 给 基尼斯世界记录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09/2005 postreply 08:41:35

这也就是个故事,要称【……战史】的话,《射雕英雄传》可就是 -【宋史】和【元史】了- 给 【宋史】和【元史】了 发送悄悄话 (68 bytes) () 08/09/2005 postreply 08:41:00

《西游记》是【唐史】的话,《聊斋》是【中国通史】 -哈哈……- 给 哈哈……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09/2005 postreply 09:47:32

地道战女民兵队长【续】:孙女在东莞发廊打工,继续挖地道躲避 -公安和城管- 给 公安和城管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09/2005 postreply 08:58:12

三宝太监西洋记到确实成了 -中国航海诗- 给 中国航海诗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11/2005 postreply 14:51:0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