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自己--我的健身经历

来源: 2009-06-06 17:15:0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珍爱自己--我的健身经历


出国前很少把健身当一回事。一是当时年轻,没觉得有锻炼的必要,二是每天骑自行车,有足够的运动量。刚出国那会儿,天天忙着给老板卖命,顾得上修身养性。我出生在那吃不饱饭的年代,所以时时牢牢在心的是母亲的教导:不要节省,多吃点,吃饱养胖了才有好身体。面对美国如此丰富的物质当然要先享受一番,牛奶喝全脂的,汉堡吃大个的,自助餐不吃撑绝不罢休。这些东西就是比青菜萝卜养人,要想吃得白白胖胖的实在太容易了。不到两年功夫,体重整整增加了十磅。好在以前底子不算太厚,增加点分量不至于造成公众视觉污染。再说,匆匆忙忙地做论文找工作,管它胖瘦,谁有闲心健身啊。工作安定以后,周围的环境大不一样,美国人讲的是生活质量,平衡兼顾工作与生活。减肥健身则是一大时尚,是永恒话题。男的想练六块胸大肌肉,恨不得人人成施瓦辛格,女的则是个个向往骨瘦美人。为了对得起周围的观众,我也决定做点努力,老公更是积极支持。


从哪里开始呢?从最简单跑步做起吧!于是跑步机立马就进了家门。过来人警告我说,在家里跑步很枯燥,难于长期坚持。我根本不信这邪。跑步机的前方是电视机,后方是音响,图像加音乐,跑跑步有何难坚持?可第一次跑步,半迈不到就累得头发晕,眼发黑,嗓子眼直冒青烟,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是如此虚弱。想到声势浩大的准备工作,只好咬咬牙坚持了。等到我可以轻松跑半迈的时候,就逐渐加码,每次比上一次多跑一点点。两月下来,跑1.5 迈没有问题。回头一看,颇有成就感,心里不禁飘飘然起来。可是好景不长,两个月的热情已经过去,跑步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时间不能保证。早上想在床上多赖一会,下班后洗衣做饭,人已精疲力尽。轰轰烈烈的跑步运动就这样告一段落。


同事听说了我失败的健身运动,建议我上健身房锻炼,说那里器械多,人多热闹,不容易偷懒。说是建议,其实是连推带拉地赶鸭子上架。架不住同事的热心,只好交了三个月的会费,打算先试三个月。健身房确实比家里强多了,男男女女练得热火朝天,跑步,爬山,滑雪,骑车等样样器械都有。练手力,臂力,脚力,胸肌的负重训练的家伙也很齐全。我最喜欢的运动是跳健美操,运动量大而且有趣,教练在前面领着,哇啦哇啦喊着口令,好几十人跟着跳,想偷懒都不行。四十分钟下来,已是大汗淋漓,洗完澡后整个身子轻飘飘的,感觉特别好。我有时候也做瑜伽,增加肌肉的弹性。瑜伽看起来简单,没有运动量, 可练起来很不容易,要在一个姿势保证一定得时间,需要花很多功夫,我基本上是颤颤悠悠混着。等那天跑不动跳不动的时候在认真练练。三个月很快过去了,体重没有多大变化,只轻了两磅。因为运动后食欲好,食量增加了。但身体明显结实了,少了脂肪,增加了肌肉,裤子尺寸也小了一号。应该说这三个月的锻炼是很成功的。可惜回国一趟,锻炼就中断了。后来重新启动花了我整整一年的时间。


人有时就是很怪,明明知道锻炼好处多多,总还是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忽视它。直到有一天身体不适了才想起它的重要性。五年前有一段时间,我感觉颈椎,肩膀很不舒服,老觉得有冷风吹在上面,凉飕飕的。若用电脑写东西超过两小时则酸痛不已,摸呀捏呀根本不管用,晚上睡觉得把肩膀捂得严严实实。医生的治疗无非是吃消炎止疼片或注射可的松。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解除短暂痛苦而已。比较长远的办法是增加肌肉弹性,柔韧性训炼。这样一来,我不得不重新背起运动包跨进健身房。和以前一样,每周坚持两次健美操和一次瑜伽,但练瑜伽比以前认真多了。三个月下来,肩锥疼痛完全消失。我的健身运动至今已经坚持了整整五年了,肩锥疼痛从没有复发过。健身运动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和乐趣,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是间断的话,会感觉若有所失。据说,运动到一定程度身体会产生快感荷尔蒙,所以运动也象吸毒一样会上瘾。为了增添一点乐趣,我也做一点别的事情:在鸟语花香的早晨快走1-2迈,在夕阳如血的傍晚散步半小时,或是在明朗的周末到公园骑车。我偶尔也学习跳拉丁舞和爱尔兰舞蹈。总之,健身要有趣味性,才会有长期性。


伟人说过,一个人锻炼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为了能打持久战,我体会有几点:

第一,起始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否者容易产生挫折感。

第二,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一点要求。达到目标后会有成就感。

第三,要保持锻炼项目的趣味性。

第四,要与朋友同事分享成功与失败,从外界得到监督和鼓励。

第五,学习运动保健知识,防止锻炼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