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蛋蛋 - 再说不是非黑即白

来源: 2024-04-28 07:50:0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以前和蛋蛋一样,有精神洁癖,这其实不是个体现象,而是文化现象。为什么中国人特别喜欢对别人口诛笔伐(看家滩)?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用道德来约束人的社会,而不是法律,每个在这种文化环境下成长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道德体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体系才是最高标准,并以严守这种道德标准为傲。

我以前也是这样,并且非常极端,极端到初中时坐在我前面的男生来问:为什么你跟每个人交玩两三个月就不来往了?那个时候我没有办法给出答案,只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她们不够完美(如我)。

前一阵子,蛋蛋让我帮一个忙,我没做好。让我突然想起初中时候的往事,两个玩暧昧的男女同学,女生让我帮她收着一样东西不能给任何人看,然后男生过来跟我要,我不给,最后还是被男生给抢走了。然后我很难过的哭了,觉得自己没有信守承诺。我记得当时男生看我哭了,特别诧异看我的眼神。我一直记得这件事情,无法理解。现在我突然醒悟过来,原来的自己太紧张的去拗一个可靠信得过的人设(参考七侠五义),对“不可靠”的人特别鄙视,现在终于放松下来,接受了自己偶尔的“不靠谱”, 也同时对别人的“不靠谱”更加宽容。

前两天突然想起我一直最爱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看了两篇知乎的评论。其中小说一直追问“Es muss sein"?就是非要如此不可吗?突然才发现这与我近年的领悟不谋而合。很多的“非这样不可”是社会文化习俗强加到我们身上,并不真的是非如此不可,这种“Es muss sein"让我们人生变得很重。回顾我的人生,一直都在努力慢慢的卸下这些负重,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轻松,轻松的做自己,表达自己,更放松的交朋友。

这次出差遇到一个我第一眼看见就很感兴趣的人(不是陌生人哈,工作场合遇到的),然后我勇敢的坐到了他边上去,我们相谈甚欢。后来因为一点小插曲,从前的我又冒出来了,变得有些别扭。走前我通过社交媒体联系到他,才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在给他发消息之后,我突然感到无比的轻松,我终于能/敢用一种“轻”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他并没有回复,so what?!

好像走题了,哈哈!

这次出差,我是和一个同事提前先去玩了两天。而刚开始的时候,她也是有“目的”的跟我交往的,希望我在工作上能帮到她。我是个特别喜欢靠自己的人,搁以前我早就鄙视她了,在发现她希望我做的事情和我的目标背离之后,我委婉的拒绝了她。这些小插曲并没有影响我们,我们现在关系非常亲密。

很多时候因为价值观的不同,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可能我们自己觉得自己特别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