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翻佛经 之 何谓般若

来源: 2015-01-26 13:03:0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般若是佛经的高频词也是最基本的概念,般若是梵语的音译,因为它包含智慧的含义,但远超汉文“智慧”的涵义,所以一般的佛经都保留般若的音译而不用智慧一词。当然为了便于理解,说法的人常常将般若做智慧讲,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六祖解说心经时说:“...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所说“一切处所,一切时中”,通俗的说法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须正念正觉,而不仅仅是儒家强调的“慎独”。独处需要慎独,大厅广众之下更需慎言。儒家最让老百姓诟病的表现之一就是台面上仪表和言辞冠冕堂皇,而心里和暗地里却无比肮脏龌龊。这就是儒家虚伪的一面,也是五.四时瞬间就土崩瓦解的原因之一。大部分的儒家人从根本上没有坚定的信仰,所以言行不一就成了常态。(好了不胡乱攻击儒家了,真正的儒家还是值得敬佩和推崇的,但历史到现实真正的儒家很少,多数都是伪儒家。所以金庸就写了个经典人物岳不群。)

佛法从根本上是给众生树立一个完美无缺的榜样,佛。常人若不断按照佛的样子去思考、行为、言语等(所谓学佛),就会无限地接近佛。只有从心底上产生一种坚定的信念才会不假思索地照教义去执行。长久坚持才会产生效果。所以佛家讲“戒定慧”次第修行。
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坚守正念,凡人多数天生少慧(多的是经世累劫聚集的无名),但只要日积月累,慧自然会如海纳百川,怕的是好高骛远,孤高自许,到头来反被“聪明”误。


----------------------------------------------------------------
参照维基百科里般若的一些介绍:

慧(梵文:???????,梵文:Prajñā,巴利文:paññā),也称为智、智慧,音译为bōrě 般若,又译作波若、鉢若、般罗若、波罗若、鉢肾穰、鉢啰枳穰等,佛教术语,意为智慧或洞识,为三无漏学之一。

在梵文中,慧(???????,Prajñā)的字根来自于????(jñā,知觉、知识或了解)。字首???-(Pra)是比较级,代表更高、更大、超过、超越的意思。因此,在字面上,慧(Prajñā)有是一种高级的知觉能力,是一种分辨是非、于法简择的能力,有情众生都拥有这种能力。具备慧的人,可依自己的观察力,来选择正确的道路。缺少智慧,即是愚痴无明。


慧可分为世间慧与出世间慧二者。所谓出世间慧,是能够了解缘起、断除结缚、止息烦恼的能力。要得到这种智慧,需要依戒与定的帮助。

其同义字为末底(mati)智(阇那)与慧的定义接近,主要的差别在于,智的范围较小,主要指出世间慧,而且有能抉择、决断之意;而慧的范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