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咖啡。第三集

来源: 2009-01-03 13:34:0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这次回来发现楼下那家我夏天常去的咖啡店撤了。不奇怪。夏天的时候我要一杯冰咖啡就能占到他一天流水的10%。跟老板混的挺熟,我忍不住给他支招儿。我说你咖啡里的冰不能长得都像Cupid他哥Cubic,得打碎。我又说你应该把店里那个看着像顺义村姑的服务生换了。我还说你得加点甜点或者冰激淋什么的,客人在这不能除了咖啡还是咖啡。

在我锲而不舍的感召下,丘比特他哥和顺义村姑还在那儿凑合着,但他最终进了一只蒙牛的冰柜。我当时看了差点没背过气去。我说你也不怕砸了牌子。你什么时候见过蒙牛冰棍跟西洋咖啡携手能给小资人民送来的是三温暖?他说没关系咱没什么牌子。我说的是蒙牛的牌子。后来我弄明白了,蒙牛冰柜是免租给他先试卖的。

西子咖啡就在隔壁楼大堂的角落里。正对着柜台的是大楼的侧门。西子的招牌是放在侧门上方在外面可以看得见。但有几家银行的门脸都在这楼的一层,所以西子的小招牌就被淹没在这些招商建设深发展的视觉刺激里,没法吸引太多注意。不过只要你走进这座楼的大堂,西子咖啡就成了你视觉中唯一的刺激了。为了安全,那些银行与大堂之间是隔绝的。我就是在一次偶然走进这座楼的时候发现它的存在。

西子一看上去让我感觉是在模仿星巴克,从价牌到桌椅。除了大堂外的那块小招牌像奥组委的品味以外。桌椅之外还有几处沙发,像是从什么地方挪用来的,绝对不是宜家。沙发的风格是整齐的。就是这些沙发把西子从大堂的空间里明确分割出来。因为没有墙或者屏风什么的,在这里喝咖啡感觉像是在大堂进出的人们的监视下完成的。在监视之下,我点了在西子的第一杯摩卡。我说Espresso可以少放点。服务生还问我要不要多点奶油。

托着摩卡,我再仔细看看西子的环境。我居然找不到一处有感觉可以坐下来的地方。对我来说喝咖啡的时候周围有人走来走去,如同蹲马桶的时候周围有人一样别扭。有一处桌椅比较僻静,但离柜台太近了,还是很难选择一个合适方向坐下来。我只好举着咖啡走人。一边走以呷了一口手中的摩卡。味道很不错,是丘比特没法比的。

西子只这一家店,在北京。店里有四个服务生,两个一班,两班倒,早8到晚9。四个人三男一女,在咖啡制作上都是科班出身,所以咖啡的味道够专业的。我来店里的次数多了,四个人就都见过了。估计我是店里少数的常客之一,他们也很快记住我对摩卡的偏好了。三个男服务生都出众的帅,但我要说的是那个女孩,就是我要说的咖啡西子。后篇里我也称她作西子。西子有时候指的是咖啡店,有时候则是店里的女服务生。

咖啡店为什拿西子做店名在这里没什么可深究的。说实话西子这名字更容易让人想起千岛咖啡,而不是它刻意模仿的星巴克。不过中国人本来对咖啡就没有多少认知度,所以叫什么应该无所谓。

后来见了西子的老板,搞房地产营销的,根本没指望西子挣钱。他问我对西子的看法,我简单说营销上需要下工夫。我觉得没必要把店内布局的问题提出来,他很显然是无能为力的。他是搞房地产的,这个问题应该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估计是物业的要求他才没能从大堂隔断出来。没有仔细的考虑过,我没法第一次见面谈太多,虽然彼此谈得很投机。正好我下午公司里还有个会,相互留了手机号码后就先撤了。

来听一首俞静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