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六四的反思

来源: 2018-06-03 20:15:5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首先谈谈六四的原因:

  • 物价飞涨,大家都感觉切身利益受损。当时我在北京读研,每月七八十元,学校食堂稍微吃好一点,要五到十元,一月工资根本不够花。电视,冰箱等家电一天一个价,搞得人心惶惶。另外国门大开,出现很多新鲜玩意儿,无不需要大价钱才买得到。记得我们看见一卖煎饼果子得老大,带着涂脂抹粉的妖精(当时就那么个见识),骑着崭新的摩托车从校园里飞驰而过,那份羡慕嫉妒就别提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成为大家的共识。大学教师工资偏低,奖金不高甚至根本没有。记得北大生物系春节才给每个教师才发半斤花生米。学校老师上课时也无精打采,经常讲二话,下面的学生也心领神会,彼此思想得到支撑。对比各地官员家属子女的腐败,大家更是愤愤不平。所谓人心思乱,都想在体制上有所改变,让普通老百姓在政策制定上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是六四的土壤。
  • 文革结束后,国内政治环境宽松,思想活跃,也非常混乱。由于文革的巨大错误,很多老共党员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向往西方民主制度。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台放了一部邓小平访问日本的记录片。电影中日本的高铁,梦幻般的城市高速公路震撼了很多人。许多老家伙当即发问:“我们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对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南韩比北韩强,台湾比大陆好,西欧比苏联好,真理简直颠扑不破。所以从中央高层到基层,很多人都呼吁引进民主机制。胡耀邦,赵紫阳只是这种思潮的代表人物。在他们的支持下,民运人士异常活跃。北大塞万提斯像前,一个星期可以有几次民运集会,方励之,严家其等人都去讲过话。八六年科大闹事后,胡耀邦下台,也没对这些集会有大的影响。这是六四的火种。
  • 当时大家还觉得中共政府是人民政府。文革是因为老毛昏了头,坏人乱搞。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高层领导再怎么样也不会向民众开枪,有种法不责众的心理。加上胡耀邦去世后,几次游行,规模越来越大,每次都有突破过去的禁区,老共也没办法,更加强了大家这种印象。这是六四的催化剂。

六四以后,中共抛弃了人民政府的思维,转变为现代职能政府。在政治上全力维稳,加强意思形态的控制,忽视个人政治权利,对任何群众性的请愿或抗议一律强力打压。在经济上则全力追求发展,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管理和技术。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贪污腐败,但也给大多数公众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利益。笔者在两千年出国时,大学的诸多老师还穷得叮当响。这两年回去,发现他们个个鸟枪换炮,很多开上了奔驰宝马。开长安福特的都感觉特丢人。这两年,老夫在美国接待的亲戚朋友也越来越多,而且个个到美国后都是大把花钱,搞得老夫倒很有几分惭愧。当然,老夫出来晚,在美国属于典型的loser之流。各位牛叉的可能另有看法。

抛开虚无飘渺的道德观,很难说老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笔者曾在国内问过作家东夫,老共有无可能近期垮台?他的回答是:只要经济还在发展,就不会垮。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新鲜,当年台湾蒋介石和南韩的半独裁体制,也不讲多少人权。台湾五十年代初期的白色恐怖,后来的美丽岛,臭名昭著的江南谋杀案等等,南韩还爆发过更血腥的光州暴乱。但只要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一直在发展,政权就始终没有形成大的危机。昨天的六四因钱而乱,今天的老共因钱而重拾自信。所以老夫对反共者,不管你是运,独,还是什么wheel,有一点小小的劝告:要想打倒老共,首先要比老共更有钱。狗眼看人低,人眼见钱红。没钱?没钱歇一边凉快去。马克思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必须实际证明比老共更好,能给民众带来更大的利益。光喊口号没用,也就自个找点心理平衡罢了。

这也是我对六四的反思:钱钱钱,命相连,人如此,国如此,党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