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被批判成“反革命”的中国电影《桃花扇》 (主演:王丹凤)

来源: 互联网 2018-06-28 10:51:0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163 bytes)

 

桃花扇那不讨好的民族大义

绛黎 评论 2008-09-13 

 

西安电影制片厂花了大力气拍摄《桃花扇》,导演孙敬从各地调来明星演员,摄制组在梅雨天的杭州艰苦拍摄,明星王丹凤(上影),冯喆(峨眉)还要向昆曲演员学戏,每天早上六点钟起来晨练。

但这一切的辛苦皆未能换来影片的成功。在1963年这种政治斗争阴云密布的时刻,评价一部影片的好坏不是审美标准或者娱乐标准,而是政治标准。

毛泽东说了《桃花扇》是棵大毒草,是为着蒋介石鸣冤。《人民日报》一刊登出来,当时最受欢迎的两大影星瞬间沦落为人们指指戳戳的对象。所有参与《桃花扇》摄制工作的人员通通成为小毒草,每人都要写检讨,检讨自己为了制作大毒草出了力。

《桃花扇》被禁映。孙敬三天两头被罪责上报。不管冯喆出演过多少部革命进步电影:《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羊城暗哨》《金沙江畔》,在这一部戏曲片中扮演这么一个风流才子(侯朝宗)即被批入地狱。冯喆1969吊死于锅炉边煤灰上,死因至今还是个谜团。

扮演具有民族气节的妓女的大明星王丹凤说,我戏里骂阮大铖,被说成是骂共产党,被说成是为蒋介石鸣冤,明明阮大铖就是个大奸贼,怎么会变成共产党呢,我不服气,可是我当时不敢说出来,说了会被他们打死的。

为什么一出支持反清复明的戏会衍变成一棵支持国民党保守势力反对共产党进步势力的大毒草呢?这样牵强附和的类比只有在红色政治斗争这场无聊的游戏中才会出现,并可怕的发展成全国性规模的运作。

在《早春二月》中扮演文嫂的上官云珠也在文革中跳楼自杀。《早春二月》还只是被当作反面教材巡演了,但《桃花扇》是被禁映。在那个革命当先的环境氛围中,风花雪月的爱情就像是犯罪。尽管这两场爱情也并非柔情蜜意,而是掺杂了民族大义与抗争意识的悲剧。当这种进步意识被糅合在爱情悲剧中体现,这本身只是一种被归类为家庭伦理剧的戏剧表现手法,不过与《铁道游击队》等军教片相比,却显得太过腐化了罢。

《桃花扇》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明朝末年,针砭时弊的复社领袖侯朝宗(冯喆饰)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王丹凤饰)以扇定情,彼此相爱。奸臣阮大铖利用李香君来收买抨击他的侯朝宗,被李香君回绝。后阮大铖拥立的福王篡位,大肆搜捕复社人士,侯朝宗被迫告别李香君,阮大铖趁机献计总督马士英买香君作妾。香君誓死不嫁,以头触桌,溅血扇上。杨龙友就着血迹勾勒几枝桃花,香君乃托人携桃花扇致朝宗,以明心迹。不久,清兵入关,阮、马仓皇出逃,香君入尼姑庵避难。八年后,朝宗至庵寻访香君。香君得知侯朝宗已降清变节,怒撕桃花扇,与其情断义绝,从此隐居。

李香君与怒沉百宝箱的杜丽娘尽管都是恨郎不争,但香君在精神境界上超越了家仇提升到了国恨,更为大我。她面对当朝恶势力以死捍卫爱情,当面对爱情知己变节时又毫不犹豫地斩断爱情。她拿着杨龙友以自己的血液画成的桃花扇,叹一句“桃花薄命,扇底飘零”,是对郎的思念,与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而当片尾朝宗被拒无奈的离去时,她又说“纵使借到西江水,也难洗我今朝满面羞”,随后昏倒在地。这又是另一番交织着失望与失恋的复杂心绪。

李香君的民族大义如此崇高。孰说商女不知亡国恨?这位商女的精神境界已经高尚到了变态的地步,但当时的共产党依然不买账。当孙敬、冯喆与王丹凤等被打压在红色的批斗台上,连同着被一起打压的是一切价值判断标准,从这场无理的斗争中,我们不仅仅失去了冯喆这样的优秀演员,更失去了衡量是非对错的标尺。

通过文革,共产党成功的禁锢了人心,僵化了思想,这场红色恐怖对有些人来说比白色恐怖更渗人。这又岂止简单的是一场愚昧的政治错误,不过是杀鸡儆猴的极端的政治手段罢了。而《桃花扇》正好成了这个政治手段的献祭品。

不过,二十一世纪的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桃花扇》这个故事偶个人认为太过高大全,但戏却是好看,荧屏之上可见不懂戏曲的演员为该片所下的功夫,如果再带上一层为其平反的心意,这就是一部力挺的片子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4962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