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界黑暗的一天

来源: 都是国货 2018-06-07 00:54:0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910 bytes)

圈内人发声,这是香港电影界黑暗的一天

文 | 暖

 

香港电影美术学会在5月31日发表了一则声明,称「这是香港电影界黑暗的一天」。

 

这话是因为,5月31日,香港东区法院作出裁决,因为「保管和藏有伪钞」罪名成立,道具钞票领班张伟全被判入狱四个月,缓刑两年执行。

 

 

罪名中涉及到的这批道具钞票,曾用于电影《树大招风》和《迷城》的拍摄。

 

据香港的媒体报道,罗润霖是因为拍摄微电影,通过在电影制作组工作的吴欣淇,向张伟全的道具公司借了一千万的道具港币,因而被警方查获的。2016年11月2日,警方在罗润霖的私家车里,搜到了这一千万的道具钞票,罗润霖便成了该案首被告,道具钞票的借出方张伟全,便是次被告。

 

《明报》新闻图

 

在这之后,警方在道具公司发现了21箱多达11万张不同国家的道具钞票。

 

罗润霖在法庭为自己辩护的时候解释说,借那1000万和拍摄微电影,是为了捉弄自己的朋友,骗他合买的六合彩中了奖,等朋友发现是假钱后,再拍下他失望的反应。这个计划,则是为了回应之前这位朋友,拍到自己在厕所的裸身视频并作为笑料的行为。

 

《树大招风》里的道具钞票

 

法院的说法是,任何人要复制流通纸币都需要向金管局申请,并遵循特定规范,比如大小不能与真钞一致,正背面要印上「道具银纸」等字样,显眼位置要印上承印公司的名字和地址,拍摄完毕后要交给警方销毁等,而此次涉案的道具并没有经过金管局批准,且多达21箱。

 

《树大招风》的出品方,银河映像的朱淑仪在出庭作证的时候却表示,电影业内从未说过,制造道具钞票要向金管局申请和得到批准,即使是政府协助电影业的电影服务统筹科,也从未提过制作道具钞票需要符合特定的法例。她说,她入行27年,直到这个案件发生,才知道原来制作和保管道具钞票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

 

事实上,这一批涉案的钞票,上面全都印有道具的字样。中英文都有,

 

涉案的道具钞票

 

被告律师也指出了这点,涉案道具没有防伪特征,没有水印,正反面都有道具字样,不可能冒充真钞,连保险线都没有。

 

但法官的说法是,涉案道具程度甚高,无论钞票的字样、样貌、印刷位置,都和真钞一样,一般市民需要仔细分辨才能辨识出是伪钞。道具钞票上的道具字样也不明显,仅有数毫米大小,也没有承印公司的名字,在这之外,多达二十余箱的巨额数量也是个大问题。从法官的说法上来看,「21箱」的巨额数量,也是判决时候猜测被告动机的一个因素。

 

张伟全则表示,申请事项都是制片部负责的,并非道具领班的职责。

 

曾经在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一位上工作了十七年的吴思远还向法官提交了香港导演、编剧等10个电影团体的信件,证明整个行业均不知道使用道具钞票需向政府申请的事宜。

 

总之,判决一下达,大量香港电影界人士都为之发声,愤愤不平。好莱坞的综艺杂志也对此事做了报道。

 

 

人称田鸡的田启文就说,自己从1979年入行到现在,从来就不知道政府部门要求他或同行在使用道具钞票时向金管局申请,就算要审判相关人员,那也是制片部门的事儿,而不是道具组的责任。

 

吴思远也说,「银幕上出现过好多次道具钞,我拍《廉政风暴》(1975)都有用道具钞。」

 

吴思远

 

讲到这里,再回头去看香港电影美术学会发表的这份声明,你就能明白,他们为什么称这一天为黑暗的一天了。

 

但是,香港的确有明确的条例规定电影中的道具钞票的使用办法,

 

金管局表示,为防伪钞在市面流通,任何人士如欲以任何形式复制本港流通纸币,必须事先提出书面申请。职员一般会在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天内回复,并在约两周内完成审批。为免侵犯知识产权,申请人亦须取得发钞银行及特区政府同意,方能使用钞票设计。而在过去的十年里,金管局一共收到641宗申请,当中546宗获批。所以,也并不是所有电影人都不知道这一规定。

 

并且,根据《刑事罪行条例》第103条,任何人未得金管局同意而复制香港流通纸币,可判监6个月及罚款2万元。而任何人在无合法权限或辩解下保管或控制属流通纸币的伪制品亦属犯罪,最高可判监3年。

 

涉案的道具钞票

 

暂且不论这件事上法院和涉案者到底谁更占理,因为「电影中的钞票」而获罪的事情,倒是丰富得都可以写一本书了。

 

举一个最近的,而且你们应该都会对影片本身很熟悉的例子,成龙的《尖峰时刻2》。

 

大概是在2000年末,《尖峰时刻2》正在拉斯维加斯的片场,准备拍摄片中那场炸毁赌场的戏,在这场戏的高潮处,大概有数十万张钞票画面中漂浮,当然,这些都是道具钞票。

 

 

《尖峰时刻2》很成功,但是负责这场戏的道具钞票的公司就倒霉了。

 

在那场爆炸里飘落的钞票,被当时的临时演员和路人捡了去,并想把它们作为真的钱花出去。

 

警方迅速就介入了进来,扣留了价值约一亿美元的道具钞票,然后指控这些钞票的道具制造商,名叫ISS (Independent Studio Service)的公司伪造钞票。

 

真的100美元(上)和ISS制作的100美元道具钞票(下)

 

看看这件事,再比照一下5月31日的判决,是不是有点无独有偶的意思。

 

当时,美国特勤局直接去敲了ISS公司的门,勒令ISS停止了道具货币的生产,然后又没收了他们从各个电影里回收回来的道具货币,差不多两亿美元。在后来的判决里,ISS公司被判摧毁了数十亿美元的道具钞票。按每一万美元的道具钞票大约需要八美元的实际成本来算,公司损失惨重。

 

美国官方对有专门用途的道具货币的生产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根据1992年的《伪造品检测法》(The Counterfeit Detection Act of 1992)的规定,大致有以下三点要求。

 

第一:复制的钞票必须小于或大于真实钞票尺寸的75 %或150 %。

第二:得是单面的。

第三:在使用完毕之后,实体道具钞票,包括制作这些道具钞票的一切资料如各种数字介质,都要销毁。

 

ISS公司的老总格雷格·比尔森说,他当时做的道具货币符合大多数标准,用他的原话是,「我们的钱有28个地方都跟真钱不一样,你要是一定要按照特勤局的要求去做道具货币,那你还不如直接用寡头那里拿来的真钱算了,电影有它的质量需求。」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真的按照当局的要求去做「合法的造假者」,那电影的钱基本就不能看了。

 

不过生意还是要做下去的,到现在为止,ISS都还是你看过的大多数大片中道具钞票的的提供者,比如《黑暗骑士》里小丑烧的钱,就是他们做的。在美国,焚烧实际货币在刑法典里是犯罪行为。

 

 

但是现在ISS没办法再做以前那种道具货币了,现在的做法是,做两张看起来很真的钱,或者直接用真钱,跟一大堆白纸粘在一起,你甚至都无法把他们拆开,更不要说把它们花出去了。

 

洛杉矶还有另外一家跟ISS比肩的道具公司,叫EHP(Earl Hays Press),他们也是在2000年惹火上身,当时一个金属乐队在自己的音乐录影带的拍摄现场,用EHP公司的道具钞票来带动现场气氛,也是有不知情的观众,以为这是真钱,捡到了打算花出去。

 

后来也是特勤局介入,没收了了EHP的全部道具钞票库存。

 

比照这两个发生在同一年的好莱坞道具钞票事件,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中招,主要是因为这部分钱涉及到了流通。而在能看到的资料里,也是只说他们受到了暂停运营的处理和没收库存,并没有涉刑。

 

前面我们说过,电影中的钱,几乎都可以写一本书了,还真有人做这样的研究。弗雷德·里德写了一本叫做《Show Me the Money》的书,专门讲了电影中的货币历史,电影中的钱,也是经历了从真钱到假钱的过渡历史。

 

 

毕竟,不止是制造假币犯法,烧掉一大堆钱可能也犯法,恶意损毁货币什么的……

 

法定货币第一次在电影里出现,是在托马斯·爱迪生1895年的电影《斗鸡》中,片中有一段赌博的情节,使用的都是真钱。

 

 

很多人应该也看过1903年的那部《火车大劫案》,那里面也有关于钱的镜头,这本来就是一部讲抢钱的电影。

 

 

美国对假冒货币的警惕性是在南北战争之后升高的,南北战争以后,据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货币都是假币,在全国范围内都在努力打击假冒货币之后的几十年内,电影诞生,造就了一项新的产业,银幕上那些涉及到金钱的故事,在更容易引发大家观影快感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在1900年前后,电影的发展带来了伪造犯罪案的增加,美国政府就颁布了联邦法律,「禁止在电影拍摄中使用当下流通的美国货币。」不过现在这项规定已经在《美国法典》里另有规定,可以在电影拍摄的时候使用真的现金。

 

在那段规定严格的过去,制片厂总有自己的办法,就好像导演们总会在《海斯法典》之下找到出路一样。

 

在1920年墨西哥革命结束的时候,大量墨西哥货币因为战争而变得毫无价值,因此被好莱坞制片人收购,并被用来代替电影中的美国货币。

 

用了十多年以后,这些原版的真墨西哥货币供应量减少,制片厂就开始根据墨西哥货币原有的设计元素,制作自己的货币。这大概能被叫做是电影中的墨西哥货币时代,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大约六十年代。

 

1940年代电影中的墨西哥货币

 

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有意思的是,这个进程刚好跟新好莱坞、商业大片开始崛起差不多同步,好莱坞开始需要更加真实的货币道具,《Show Me the Money》里把这个时间段称作是「一个新的电影货币时代」。在1970年至2000年期间,越来越多专业的道具师加入到道具货币的制作中来,据统计约有270种类型和2000个子品种的电影道具货币在这一时期出现,但是,依旧要严格遵守当局法律。

 

比如道具师们会选择把真正的流通中的美国货币,夹杂上墨西哥货币的设计元素,甚至是结合美国发行的债券设计元素,来做成新的道具货币。

 

钞票上的发行机构也会被恶作剧的写成美洲印第安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 of Amerind),贫血合众国(the Untied States of Anemia)什么的。

 

但总之,美国现在也对道具钞票的管控越来越严格,要是你不小心把道具钞票做得太像真的钞票,特勤局可能就会来敲你的门了。

 

这不是谁的错,而是大众对于金钱的既有认知难以改变。特勤局的一位警官就对一张改变了金额大小和颜色的道具钞票说,「如果它是绿色的并且写着20美元,那人们就会拿走它并且花掉它。」

 

这是美国的一个道具货币的网站和他们的产品

 

也有人选择用真实的钱来进行拍摄,威廉·弗莱德金执导的1978年的《龙虎大贼少双手》就选了这个方案,片中有大量现金的特写镜头。

 

这些钱是从银行借来的,拍摄现场还有警卫对它进行了监视,并在拍摄后立即清点归还。这感觉比用道具货币还紧张麻烦。

 

《龙虎大贼少双手》

 

好玩的是,不同国家对电影中道具货币的制定标准也有在地化的要求,比如英国就有一条专门要求是,不准扭曲钞票上的女王形象。

 

就美国来说,拿钞票上的人像来开玩笑就没什么问题,《回到未来2》里,道具组就为里面的1985年,制作了一张有着以傲慢的毕夫·坦南(托马斯·威尔逊饰)的脸在上面的道具钞票。

 

 

这真的是一件挺难的事儿,道具大师需要去设计这些钞票,让他们看起来很逼真,但是又跟真的完全不一样。他们需要模糊真实与虚假之间的界限,但是又得让这条界限在法律面前清晰可见。

 

香港有着「东方荷里活」的美誉,这意味着香港电影的工作者们有着跟好莱坞比肩的世界级水准的专业精神,不管是张伟权还是罗润霖,抑或是曾经因为《尖峰时刻2》的事故让公司饱受重创的格雷格·比尔森,他们都没有错,也更不该被迫背负上伪造者的身份。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欺骗公众或者牟取暴利,他们只是想让电影变得更像生活。那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毕生为之努力并倾心热爱的事业。

 

《尖峰时刻2》

 

参照国际条例,这是一件可以用法规规范的事,香港在这件事上的法规准则,也几乎与国际条例一致。从法理上来说,我们的电影工作者可能确实欠缺了某些步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不知者无罪」,但这句话在法律里并不适用。

 

不过,金管局也并非完全站得住脚,十年六百多宗拍片使用道具货币的申请,也太小看港片的市场了,到现在才判下这第一桩案子,未免有点自打耳光的意思。

 

这个案件应该会上诉,希望能在后续的判决里得到更好的结果。也希望判决方能听到更多从业者的声音,对这个案件作出做合法理也合情理的处理。

 

就像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的声明中说的那样,「在漠视电影工作者声音的情况下抛下金刚箍,这叫香港电影工作者以后何去何从?」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