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错,感谢推荐,说一点别的感受。

来源: 2018-04-19 08:52:52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目击者”整部电影看完,我强烈地感受到电影传出的台湾国信号。

1,影片中所有的对话都是国语和大量闽南话夹杂,常常是上一句国语,下一句闽南话,我不知道别的台湾电影如何,也许这真的是目前台湾人民的日常交流,但我发现在我身边的台湾朋友,无论是和我还是他们之间,他们都是完整地使用国语交流,其完整的程度都令我汗颜,因为我自己常常不得已要夹杂许多英文单词和句式(思维快语言弱,勿砸),而且他们在本地出生的二代也更加坚持国语对话(此处不讨论加拿大华裔是否应该坚持中文,谢谢)。这部电影的语言让我想起早先看过的新闻,说民进党推进台湾其他语种与国语的平等地位,试图削弱国语的统治地位,实现台湾语言新的标识,建立台湾国文化的独立性。语言很重要,记得一个视频,说大小S的奶奶出来某场合,记者上去先用国语提问,老年人没反应,记者又改用闽南话提问,旁边搀扶的小S说,奶奶听不懂闽南话,她是讲河南话,果然奶奶一张嘴就是地道的河南腔,令我感叹的是小S说奶奶讲河南话时的口气如同全国任一外省说河南话的语气,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大S嫁给汪小菲也不仅仅是因为有钱,还是有个自家人的心态在里头。基于此,我认为这部电影有在语言上刻意营造出台湾独立语言交流体系的意图。

2,女一明显是个混血,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是一个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心态+神情完全百分百符合台湾文化的混血。这个演员的表演很好,经得起大银幕的挑剔,每一个眼神每一条皱纹都是准确的,线条刚硬的面部轮廓却演绎着收敛的东方表情和眼神,为什么偏偏选择这张面孔来演这个角色?这真让我感到尴尬,导演除了想说明我们台湾国的语言就是独特的多华语混合,难道还想要表达:我们台湾国的人种也是独特的多血统混合吗?

文学艺术作品是传递文化的良好载体,我曾经和一个台湾医生交流,说如果你们想要传递台湾的文化信息,应该放弃繁体字和竖版印刷,他不解,说我们都习惯了,没问题啊。我说:你们要通过书籍传递文化,扩大影响,首先要让读者有一个容易的开头。我常常想推荐身边的朋友读某一本来自台湾的好书,但几乎都被繁体字和竖版印刷打倒,不愿继续阅读。我说这真的很妨碍交流和学习,况且我每次尝试和身边的台湾朋友交流繁体字书写,他们都立马头痛拒绝,表示他也不会写“忧郁”的“郁”。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通过良好的摄影,剪辑,编剧,节奏和精准的表演,避开了文字的繁琐,让观众在不经意间接受了台湾国独特的语言和脸孔,达到了推动台湾独立的目的。

历史走到今天,皆是必然与偶然合力使之,无论未来何去何从,电影作为影像艺术记载了目前和当下,保留住历史的截面,是能力也是勇气,留给后世评判审度管中窥豹。

袁二恢复帝制以前,我是坚定的统一派,现在大国重回独裁,我再无脸强求他人回归祖国,他们也是身陷囫囵,无处出逃,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们和平幸福吧,也祝福国内的亲朋生活安定,无无妄之灾。

以上都是我的个人即时观感,如有雷同,倍感荣幸:)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