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松山战役:日军在亚洲战场首次被全歼 ZT

来源: 秋叶落无声 2014-02-02 22:54:2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65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秋叶落无声 ] 在 2014-02-07 15:07:1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当中国驻印军从印度反攻缅甸时,新组建的滇西远征军也结束了为时两年的怒江对峙局面,开始了从云南重返缅甸的滇西大反攻。滇西大反攻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为惨烈的殊死血战之一,其中松山战役和腾冲战役尤甚,堪称“焦土抗战”。
松山战役是日军在二战亚洲战场上的第一场被全军歼灭的战役, 也是中国军队第一场成功的攻坚战。1944年5月,滇西远征军强渡怒江后,在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的松山投入2万多兵力,攻打3个月,以伤亡7763人的代价,全歼据守的1300名日军。
当年主攻松山主峰的中国军第八军荣誉第一师第三团的代理副团长崔继圣,曾向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回忆,松山的许多阵地,都经过多次争夺,中国军队前仆后继,付出了极大代价。他们荣三团1600多人,打下主峰下山时,仅剩200多人。
崔 继圣最深刻的一次战斗,是团部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每人先发法币5000元,若拿下主峰,再发5000元。敢死队员都把钱背在背上,流着泪,场面极为悲壮。 当敢死队冲上子高地后,由美军联络官温夏克少校和崔继圣率领的美国兵重机枪掩护队也冲上了子高地。崔继圣和美国兵都是第一次上最前线,到达大炸坑,他们被 眼前的惨状惊呆了:四周密密麻麻地堆放着双方官兵的尸体,有的互相扭打成一团,你抱着我的头,我卡着你的脖子,你抓着我的大腿,有的甚至还在蠕动呻吟,被 死者的污血浸透的土壤发出阵阵腥臭和硝烟味,仿佛在哭泣和燃烧。

戈叔亚告诉早报记者,当年昆明防守司令部的训练教官洪绍坤 曾回忆,松山战役结束后,司令部派他和几个参谋到前线,清点和收集松山战斗中缴获和剩余的军用物资。汽车还没有到腊勐,臭味就扑鼻而来。他们沿着大垭口部 队进攻的路线上山,走一路哭一路,因为所看到的东西,“第一是尸体,第二是尸体,第三还是尸体”。

沿途到处是保持着临死姿态的尸体,以及被炸飞的人头、手脚、大腿。除了尸臭味,还有火药硝烟和东西被烧焦的味道。有些官兵在尸体堆中走来走去,收集枪支、寻找战友和还活着的人,更多的人坐在破烂不堪的青天白日旗下抽烟发呆。

洪绍坤在松山大垭口住了一个多星期,每天都听到推土机“突突突”的声音,那是工兵部队在掩埋尸体。他们用推土机把尸体推到挖好的壕坑和凹地里,既不辨认遗体,也不清点人数和登记胸章。有时,尸体堆里发出呻吟或者蠕动,他们就停下来,找到活着的人拉出来再继续干活。

当 时在滇缅公路开车的西南运输署的一位司机回忆,战后经过松山,在惠通桥附近就必须戴上口罩,否则松山的尸臭非把人熏死不可。所有的车队都不敢在夜里过松 山,因为害怕听到山上传来的阵阵叫声、哭声和歌声。有中国人的,也有日本人的,听起来毛骨悚然。特别是滚龙坡,声音最大,仿佛就是对着你的耳朵吼叫。当年 日本人在滚龙坡建的阵地就分布在公路两旁,他经过时,阵地上到处都是烂碉堡、烂坦克、烂枪炮和各种弹壳、钢盔、军衣。

亲历了滇缅大撤退、败走野人山的穆旦,于1945年9月创作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上的著名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诗中写道: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
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
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
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
过去的是你们对死的抗争,
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
那白热的纷争还没有停止,
你们却在森林的周期内,不再听闻。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阵亡将士安葬何方?

卡夫卡说:“坟墓是温暖的睡袋,而生活却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对于中国远征军来说,战场上腥风血雨的战争岁月比“寒冷的冬夜”更让人痛苦,而那些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军人,也需要找到像“温暖的睡袋”般的坟墓。

戈 叔亚介绍,中国远征军第一次滇缅作战牺牲了6万人,遗体多被草草处理或遗弃;第二次滇缅作战牺牲了4万人,其墓地主要集中在史迪威公路沿线。公路零起点至 五六十公里处的印度段有七八处墓地,印度东部加尔克汉德邦蓝伽也有一处,缅甸境内当年有不下15处墓地,分布于密支那、八莫、西保、南坎等地。可是上世纪 50年代由于政治原因以及60年代由于收归国有运动,缅甸境内的中国远征军墓地和纪念碑全被夷为平地了。

孙春龙和云 南福德公司董事长高飞等人先后到仰光、西保、曼德勒、八莫、密支那等地考察远征军墓地。他们发现,仅存的只在八莫有一块残碑,上面刻有“三十八师抗日阵亡 将士公墓”。孙春龙说,当地老百姓盖房子时,经常会挖到远征军的遗骸,看到头骨、子弹都扔了。在缅甸果敢的一块鸦片地里,戈叔亚发现过一块幸存的远征军纪 念碑,大理石底座上刻有阵亡将士姓名。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每年清明会派人去同古为远征军扫墓,在同古立有的远征军纪念碑,也一度仅存基座,1997年由华侨 重修,是缅甸第一座重建的远征军纪念碑。

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按原样修复的。这座1945年落成的国 内现存唯一一座远征军墓地,埋葬的是1944年反攻时收复腾冲的20集团军将士的遗骨。68年前的腾冲收复战极为惨烈,历经42天的“焦土之战”,直到城 内日军被全部歼灭。光复时这座历史名城变成了一片瓦砾,直到1958年腾冲抗战遗址上还寸草不生。

“国殇”是最隆重、最高级别的祭奠,可就是这样一座寄托着全体国民的敬意和哀思的墓园,却也在此后的历史中破毁不堪。据滇西抗战史学者李正介绍,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殇墓园一度被封,先后成为部队的卫生所、林管所、学校。

“文 革”时期,国殇墓园彻底被毁,忠烈祠两侧墙体内刻有9618名阵亡将士所在部队番号和题名的碑石等被拿去垫厕所、当小便池、铺路;小团坡上的墓碑全部被 砸,阵亡将士的骨灰随墓碑被翻出;蒋介石题、李根源书的“碧血千秋”石刻也不复存在。现在国殇墓园里唯一的真迹,是祠堂正门上悬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的 “忠烈祠”匾额,而这块匾额能够得以保存,是因当时守墓的老人将其拿回家当作床板用。如今每一块墓碑下面埋葬的也都不是碑文上所写的人,因为这些墓碑全都 是后来重新刻制的。

松山战役结束后,中国军队也在松山为自己的阵亡将士修建过公墓。戈叔亚告诉早报记者,松山主峰下曾有过 一块国军103师的墓碑,墓碑上刻着所有阵亡者的姓名,但上世纪60年代,这个公墓被彻底摧毁,刻有英烈姓名的墓碑,先是被人砸成两截,然后被抬到小学里 做石阶,被人无数次地踩过之后,上面的名字日渐模糊,直到再也看不清楚。

所有跟帖: 

共党早就同意派国军收复全中国,结果丢了琉球,钓岛与外蒙古。。。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2/2014 postreply 23:48:34

说曹操,曹操到:) -王武- 给 王武 发送悄悄话 王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4 postreply 00:18:53

松山战斗非常悲壮。战亡人数之多为人很难理解?日军真是很凶残的。但国军当官的不心疼士兵吗? -him65- 给 him65 发送悄悄话 (48 bytes) () 02/03/2014 postreply 00:44:07

事后高级检讨多次,并大量军官实地考察,还是没找到更好办法。不过国共在防守上学了不少鬼子的办法。 -相当冷静- 给 相当冷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4 postreply 06:51:24

记得书里有陪同的国防大学教官开玩笑说:就是现在的解放军也修不出这样好的工事。鬼子是狼。绝不能轻视。 -相当冷静- 给 相当冷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4 postreply 06:55:54

回复:可叹的是这些抗日英雄的墓地和纪念碑都被破坏了。哪里有中国的神社啊? -QinJin- 给 QinJi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4 postreply 01:49:00

忠烈祠就和中国的神社差不多。自己毁了。 -yma16- 给 yma16 发送悄悄话 yma1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4 postreply 06:10:29

看过1944年松山战役; 看到鬼子如何对待他们的遗骸,再看我们自己,心酸啊。 -相当冷静- 给 相当冷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4 postreply 06:48:32

这个可能和他们去靖国神社有关。要是像我们,就没这麻烦。 -yma16- 给 yma16 发送悄悄话 yma1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4 postreply 08:43:56

汉人更应当给苏武立个大碑,再往前,还可以给易经时代舿木为舟登陆美洲的人们立个大碑。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4 postreply 14:56: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